新闻中心
体教融合赋能海南 青少年成长与经济社会发展
本文转自:中国体育报
本报记者 顾 宁
近年来,海南以“奔跑吧·少年”活动为载体,深度融合体育教育与青少年成长,形成“赛事+教育+旅游”的创新模式。去年,该活动覆盖全省19个市县80所学校,开展300余场赛事活动,吸引80万人次青少年及家庭参与,推动青少年体育锻炼常态化。海南通过举办1场国际青少年体育比赛、13场全国级比赛、24场省级比赛,以及开展形式多样的进校园、进社区体育活动,涵盖击剑、跆拳道、武术等13个运动项目,构建起“周周有活动、月月有赛事”的全周期赛事活动体系,既激发了青少年运动热情,也培养了他们的体育精神与团队协作能力。
在赛事活动蓬勃开展的基础上,海南更着力于体教融合机制的创新,以‘体育+教育’双轮驱动打通资源壁垒,推动体育资源进校园。联合教育部门在学校设立体育特色课程,引入专业教练员指导,将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竞技运动相结合。通过开展武术进校园活动和举办武术赛事,把武术文化融入日常教学,既传承中华传统文化,又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。举办街舞公开赛、滑板比赛、轮滑挑战赛等特色赛事,吸引青少年参与潮流运动,培养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。
除了深耕体教融合的育人价值,海南还依托自身资源优势,将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向经济领域延伸,探索“体育+旅游”的新业态。通过举办庆“六一”主题健身活动、青少年体育嘉年华等品牌赛事,将赛事活动与景区、商圈、街区联动,形成“赛事引流、消费留量”的经济转化模式。
基于现有实践成果,海南对体教融合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长远规划。未来,海南将持续推进“酷酷的海南站”IP建设,让赛事活动以不同形式覆盖全省各市县,做到“周周有活动、月月有赛事、全年不断线”,通过创新性、互动性的赛事活动促进广大青少年广泛参与体育活动;践行体育赛事活动“三进”政策,组织开展集趣味性、竞技性、运动性于一体的赛事活动,带旺景区、街区和商圈,将赛事“流量”转换为消费“能量”和区域经济“增量”,带动体育旅游消费;引入高水平、高消费、高影响力的国家级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,结合“跟着赛事去旅行”活动,全方位、多角度推广宣传各市县独特旅游资源,加强与免税、餐饮、酒店和景区等的深度合作,促进体旅融合发展;打造海南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系列赛,引导协会、俱乐部市场化办赛,突出体育的普及性和全民性,打造市民和游客喜闻乐见的青少年品牌赛事;深化国际交流,定向邀请韩国、马来西亚等国家青少年来琼参加赛事和交流活动,加强海南省青少年体育对外交流。